青铜器的产生是古代中国从野蛮时代走向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。
长久以来,青铜器没有搭上中国艺术品市场狂飙的顺风车。但近年来十分活跃的近现代书画、当代艺术等持续低迷,而青铜器拍卖成为新亮点,表明青铜器收藏重新回到公众视线。
笔者最近去武汉,听玩友讲了一则关于战国青铜磬的故事。说该磬很是奇妙,竟能召唤鸡子。
磬是一种中国古代汉族石制打击乐器和礼器。甲古文中磬字左半像悬石,右半像手执槌敲击。磬起源于某种片状石制劳动工具,其形在后来有多种变化,质地也从原始的石制进一步有了铜制的磬。
话说在湖北省某博物馆组织的一次民间无赏鉴宝活动中,出现了一只战国时期的青铜磬。该磬为一当地农民所有,是她丈夫在自家责任田里翻地时得到的。在她家存放多年,因无它用,便被女主人用来召唤鸡子。
说来也怪,她家的鸡子无论何时每每听到女主人的击磬声,都会很快围过来吃食。
这次鉴宝活动举办时,该家女主人在邻居们的鼓动下,便拿着这只磬来到了鉴宝现场。
展开全文
需要说明的是,组织本次活动的博物馆就藏有这样的一只磬,而且是个仿品。当该馆馆长见到这只青铜磬时,非常震惊,同时也起了贪心,告诉女主人说自己看不准,想留下来找几个专家一同鉴定一下。
当第二天女主人再次来到博物馆时,被告知她的磬是个赝品。她也没太在意,就直接取回了家。奇怪的是,当女主人再拿这只謦召唤自家鸡子时,鸡子们不为所动。女主人先是百思不得其解,后来怀疑自己的东西被掉了包。
找组织本次活动的博物馆,博物馆自然不会承认。不得已在有心人的点拨下,她便报了案。
公安机关介入了此事,博物馆馆长起初还狡辩,坚称他原有的磬是真的,农妇是诬告。公安机关便把两只磬都拿到了农夫家,用两只磬分别召唤农妇家的鸡子。如此一来,便真相大白。
原来该博物馆馆长起了贪心,以为农妇好糊弄,玩起了依假换真的把戏。
博物馆馆长弄巧成拙,偷鸡不成蚀把米。不仅退还了农妇的藏品,而且自己的乌纱帽也因此丢了。由此可见,江湖虽说凶险,但做人还是实在点好。
青铜文化在中国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,其历史价值、学术价值要远远高于字画和瓷器。因此,如今青铜器仍然处于价值低估值阶段,也为青铜器保值升值提供了充足的空间。
有关专家认为,国内青铜器市场长期萧条,是缘于青铜器收藏存在两大“硬伤”,即文物法规的管制和制假泛滥。收藏者不妨将目光转向青铜兵器和杂器等小门类收藏,其大众化价格、较高的投资价值,以及精湛的工艺,深受收藏者的喜爱。如果有藏品方面有想法的可以加微信交流本人微信:15002143893,对藏品需要鉴定或者有其他想法可以打我微信号码就是手机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